愛詩詞,從少年到古稀-----我的忘年交吳亞卿
他,是中華詩詞學會發(fā)起人,現(xiàn)任中國楹聯(lián)書法藝委會委員、浙江省辭賦學會名譽會長、浙江省楹聯(lián)研究會會長、中國羲之書畫藝術院研究員、北國文史書畫研究院與臺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等職務。
你會寫詩嗎?
換個簡單點的問題:你有多久沒讀詩了?
國學六藝,詩學第一。
語言美、意境美、精神美,能用寥寥數(shù)句的簡練語言,表達如斯意境,能做到此的,大抵也就只有我國的詩詞了。
看了下面這位長者的故事,希望能再次喚醒你我對這種傳統(tǒng)精華文化的興趣和熱情:
他,是中華詩詞學會發(fā)起人,現(xiàn)任中國楹聯(lián)書法藝委會委員、浙江省辭賦學會名譽會長、浙江省楹聯(lián)研究會會長、中國羲之書畫藝術院研究員、北國文史書畫研究院與臺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等職務。
他,師從“當代十大詞人之首”徐行恭,在詩詞、楹聯(lián)、駢文、辭賦、書法等領域都頗有建樹。
他著有《未立齋吟稿》《未立齋詞選》《詩詞聯(lián)賦通論》《杭州名勝留題》《浙江名勝留題》《中華名勝留題》等多種著作,也曾獲全國金獎與梁章鉅獎提名。
他,就是吳亞卿。
今年72歲的他,幾乎把一輩子的時間,都花在了與詩詞聯(lián)賦相關的研究創(chuàng)作中。
吳老師祖籍德清,這個浙北的小縣城閑適安詳,文風昌盛。
吳老師的父親是教師。還在懵懂之年,吳老師就對國學埋下了濃厚的興趣,直到古稀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研究詩詞、創(chuàng)作詩詞,純粹是興趣,不帶功利,只為魅力。
受大環(huán)境影響,詩詞等傳統(tǒng)文化并不受當時的社會所重視,可吳老師卻深深地為其魅力所吸引。盡管交流和創(chuàng)作有時只能悄悄地進行,但他從未停歇。
改變,出現(xiàn)在1980年。
當時,浙江省第一家詩社——西湖詩社,在杭州成立。他有一種感覺,寫詩詞像做“地下工作”的日子,就要一去不復返了。
在友人的引薦下,吳老師加入了西湖詩社,成為西湖詩社成立后的第一批會員,也是最年輕的社員之一。
他跟德清的幾位詩友一商量,次年,就在當?shù)爻闪⒘蒜挪唬ㄒ敉?ldquo;漁夫”,德清古稱)詩社。
作為中華詩詞學會的發(fā)起人之一,吳老師對那時的人、那時的事爛熟于心。我們并不熟知的那段往事,就這樣徐徐展開。
上世紀80年代,全國各地的詩社,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。
1983年,江南詩詞學會在江蘇成立。這是當時全國第一個以學會形式出現(xiàn)的詩詞組織。江南詩詞學會以江蘇省為原點,覆蓋浙江、上海、安徽、山東、江西、甘肅、河南等多個省區(qū)。
當時,吳老師作為浙江省的唯一代表,在鎮(zhèn)江參加了江南詩詞學會的成立大會。
之后,醞釀成立全國性的詩詞學會被提上議程。浙江的發(fā)起人共有20人,而吳老師,是最年輕的一個。
1987年,中華詩詞學會正式成立。
1988年,浙江省詩詞學會成立。
吳老師在學校任教時,在教材的大框架下,他常常會適時、機動地添加詩詞內容于其中。有時,也會開設一些相關的選修課。
在省老年大學、省老齡文藝大學,吳老師開設詩詞課,談寫作,講賞析;
在媒體上,吳老師開過欄目,教授詩詞寫作的基本知識、格律特點。
40歲不到,吳老師就開始收徒,上至80歲老叟,下到10幾歲孩童。
吳老師的學生“不拘一格”,而他生動有趣、深入淺出的講解,大大地點燃了普通群眾對詩詞的熱愛。
七十初度
吳亞卿
七十古稀今不稀,此生畢竟屬馀暉。
紅塵見慣心能凈,白發(fā)瑛顛志豈違。
筆底文章存軌跡,人間事業(yè)只霏微。
耕耘莫問豐和歉,流水忘機任所歸。
前段時間火熱的“中國詩詞大會”,吳老師也愛看。在社會一片叫好的同時,吳老師卻覺得有點美中不足。
“詩詞不光光是靠死記硬背,其中,往往有許多規(guī)律性的東西。”吳老師說,這些規(guī)律,都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,“這能不能成為以后出題的思路?嘉賓點評的重點?”
楹聯(lián),又叫對聯(lián),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,跟詩詞相輔相成。
杭州鼓樓、城隍閣、雷峰塔、曲院風荷、東方文化園等景點,均有吳老師的經(jīng)典楹聯(lián)。除了杭州,省內,乃至全國的許多名勝古跡、佛道寺觀都有他題寫的楹聯(lián)。
不過,在吳老師看來,就算是名勝古跡的楹聯(lián),也有高下之分,而如果不知道其中的道道,往往就很容易鬧笑話,甚至犯錯誤。
杭州岳廟門口,掛著一幅楹聯(lián),寫的是岳飛《滿江紅》里的名句: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“岳廟是紀念岳飛的地方,而《滿江紅》是他對自我的總結,把里面的詞句當做對聯(lián)掛在門口,并不合適。”
吳老師說,如果真的要用成對聯(lián)的形式,也應該是“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月和云。”
為什么?
吳老師一語點破:在對聯(lián)中,上下聯(lián)的聲調是相反的。如果上聯(lián)是仄仄平平平仄仄,下聯(lián)就應該是平平仄仄仄平平。
所以,不是字數(shù)相同、格式相仿的兩個句子,就能被叫做對聯(lián)的。
▲岳廟大門:“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
除了國學大家,吳老師還有個名號:行書圣手。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也頗深。
70歲那年,吳老師送了自己一份賀禮——舉辦了“吳亞卿詩聯(lián)書法展”。最為特別的是,所有的書法作品,所書寫的內容都是吳老師原創(chuàng)的詩詞與楹聯(lián)。
▲此次“詩聯(lián)書法展”獲得多家媒體報道
吳老師說,小小一方漢字,集形、音、義于一身,呈現(xiàn)出極為豐富的內容,這就是漢字的獨特魅力。當然,書法,只是文字的一種載體,承托的是他創(chuàng)作時的情感。
吳老師身上,一直隨身帶著一個小本本,有感而發(fā)了,就趕緊記下來。50多年下來,小本本用了幾十本,寫的詩詞已經(jīng)多達數(shù)千首。
詩詞就像一個巨大的山洞寶庫,愈進入,愈精彩。洞口看著朦朧,一旦邁入,曲徑通幽,越走,越覺得博大精深,而里面的寶藏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吳亞卿老教授,我們從此成了忘年交!一有好去處總會約上我,結伴同行。一有好詩就會過來給我分享,我現(xiàn)在有幾天沒見他都會時常想起他。只是我現(xiàn)在忙于工作,靜不下來寫詩詞!我想我會的!